前言
你试过在专柜用毛戈平的“骨相化妆法”吗?美妆顾问拿着刷子轻轻一扫,瑕疵就像被魔法掩盖似的,肌肤看上去自然散发着光泽。
那一瞬间,你大致能明白为什么有人会为它的产品掏出几百、甚至上千块吧!这个靠“换头术”吸引粉丝的品牌,今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令人咋舌的成绩单,真是太厉害了!
营收达到28.38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0%,净利润也飙升到7.34亿元,增长了36%。最令人震惊的是那84.19%的毛利率,几乎把“美妆茅台”的称号稳稳坐稳了。不过,只靠营销的一家店,能走多远呢?
半年卖28亿多
你知道吗?这份耀眼的成绩单背后,其实隐藏着不少令人担心的问题呢!比如那11.69亿的销售费用,占了总营收的45.2%左右,单是做营销推广就花了5.4亿,真是大手笔啊。
这面积堆出来的增长,能坚持多久呀?以前总觉得毛戈平是“线下的佼佼者”,有405家自营专柜、3100名专业美妆顾问,靠着一对一的服务把复购率高得挺高的。
今年上半年,线上收入首次超越了线下。虽然线上增长了39%,成绩挺不错,但那让人印象深刻的“骨相化妆”体验,怎么在网上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呢?这会不会好像把自己最锋利的兵器给丢了似的?
更令人担心的是研发方面,去年上半年投入才1525万元,,占总营收的0.59%,这点资金都比不过华熙生物的10.22%的零头,连行业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都差得远。
49项专利中,只有2项归属于发明类型,剩下的大多数都是外观设计专利。缺乏坚实的核心技术支撑,即使定位再高端,也只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!
现如今,消费者变得更理智,已经不再盲目为“高价”埋单。一旦大家一发现你的高毛利不是凭核心技术撑起来的,而只是靠营销手段和包装,那会不会有人直接说你是在收“智商税”?想想都替它捏把汗!
一边想拉近关系,一边又得保持点架势,这样的平衡真挺难把握的啊。更别说那些千元以上的产品卖不动,说到底还大多靠 ODM、OEM来帮忙生产,要是品控出了点毛病,辛苦打造起来的品牌口碑不是就毁在那一瞬吗?
让人又期待又忐忑的,非它的出海计划莫属了!每年打算在海外开个2到4个专卖店,先扎根东南亚,再试试打开欧美日的市场。不过,你知道这到底有多难吗?
花西子走的是 DTC 直销模式,完美日记则依靠KOL的推荐,用的也算轻装上阵;但毛戈平不一样,它最重要的还是线下服务,要想在海外建立一支专业的美妆顾问团队,还得考虑不同国家的肤质和肤色,这不光是卖产品那么简单,简直得重构一个完整的体系!
更别提和雅诗兰黛、兰蔻这些“老牌子”抢市场,人家在全球耕耘了好几十年,毛戈平凭啥让海外的消费者花一样多的钱偏偏选它?
我真挺希望毛戈平能稳扎稳打,把路走实。毕竟像它这样能在高端化妆品圈站稳脚跟的国产品牌也不多见,那句“东方美学”说得真的让人感到很自豪。
当然,人们都挺自豪的,但是眼下的问题还得实打实地解决:比如,怎么把营销费压得更低点?又怎样弥补研发上的短板?在保障线下资源的同时,怎么搞好线上渠道?还有,怎么让海外市场也认可中国的高端美妆品牌?
毛戈平就像个在拼命奔跑的运动员,眼前有绚丽的鲜花,脚下却也隐藏着一些陷阱。那鲜花,就是市场对“国货高端”的满满期待,是它从专柜口碑逐渐跃升成行业焦点的光彩时刻。
可那陷阱呀,就藏在每一步飞快前行的瞬间,问题出在营销和研发的投入不成比例,是线上扩展和线下优势之间的拉锯战,还得在保持高端定位的同时兼顾市场份额,真是一难两难啊。
咱们盼着它能跑得更远,也更盼着它能稳住脚步,把“国货高端”这个招牌真真切切地撑起来。这份期待里,不光是对一个品牌的看好,更是满满的对中国美妆行业的憧憬。
说白了,大家都盼着中国美妆品牌能真刀真枪站到国际舞台上去。这份底气,不是靠一阵子宣传炒作出来的繁荣,而是靠扎实的核心技术赢得的信服;也不是靠跟风模仿的偶尔流行,而是靠东方文化注入的别具一格的魅力。
总结
毛戈平这些牌子只要能稳扎稳打,把弱点改进,把优势发挥到极致,“国货高端”就不再只是说说而已,而是真正能让中国消费者引以为傲、让国际市场认可的硬实力体现。
那会儿,我们谈起中国美妆,不光看到的是一个拼搏的“跑者”,更是一个沉稳的“巨人”,一个能携带东方美学,在国际舞台上踏踏实实站稳脚跟的实力派。
热点资讯